返回栏目
首页流域治理 • 正文

中国治沙工程被外媒质疑?治沙结果究竟如何,数据会说话

时间: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作者:宋秦平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开展,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传进了大众耳中,这其中就包括西北治沙工程的喜人成果。然而,2019年9月,国际顶级杂志Nature新闻版中,一篇出自韩国记者的报道却对中国治沙工程提出了质疑。

1.jpg

图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789-w

该报道主要讲述了中国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虽然遏制了荒漠化的脚步,却因为种植了不适合该地区的树木而浪费了大量水资源,这可能会导致水资源短缺。

如果这篇报道所述当真,那西北治沙六十余年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如果报道并不准确,那它又是缘何有此一说?

作为一名生态学背景的环境学专业研究人员,本着严谨的精神,笔者根据搜索到的资料和一些知识积累,想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的大西北到底怎么样了。

治沙效果怎么样?数据来说话

2018年7月,一篇题为China’s response to a national land-system sustainability emergency《中国对国家土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突发事件的响应》的综述论文在Nature上发表。文中使用的大量数据让中国的生态建设成果第一次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现在了世人眼中。

2019年2月,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借助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的遥感数据再次证实了中国对全球绿化的贡献,并在随后的论文中指出,中国通过土地使用管理在世界绿化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1]。简单来看,中国的治沙成果可以分为生态环境和经济民生两类。

 从“沙进人退” 实现 “绿进沙退”。

据林业部门统计,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已经实现了从 “沙进人退” 到 “绿进沙退” 的历史性转变,并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

1.jpg

上图为库布齐沙漠2000年的卫星遥感图,下图为2016年的卫星遥感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2000年至2010年,全国土壤侵蚀总体减少12.9%,洪水缓解率和保水率分别提高了12.7%和3.6%。黄土高原的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已将土壤侵蚀减少到历史最低水平。自1950年以来,黄河泥沙负荷下降了近90%。

上图展示的是1989年黄河入海口的样子

下图是2018年黄河入海口的状况

图片来源:(上)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

(下)http://andrewjmoodie.com/research/

中国治沙工程:治沙、发展经济两不误

1958年通车的包兰铁路全长990公里,其中有140公里位于沙漠,是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干线。曾有外国专家预言,这条铁路线“存活”不了30年就会被沙漠吞噬。然而,在治沙人的不懈努力下,腾格里高达百米的流动沙丘都没能将之淹没,它已经畅通无阻地通行了六十余载。

包兰铁路沿线的治沙工程始于1956年,并于1964、1981、1987年进行了扩建。该工程以草方格为基底,建立了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所构成的“五带一体”防护体系。

研究表明[2],随着治沙工程的逐步推进,包兰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转好。在植被覆盖率趋于稳定后,人们最为担心的土壤含水量也在2012年出现了很大的回升。

2.jpg

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3390/w7051969

几十年来,中国的治沙工程从未与民生脱节。从最初的只能种植治沙物种固定沙丘,到现在可以在治理好的土地上种植中药材,既能防风固沙,又能实现甘草、肉苁蓉等药材的产业化生产,沙漠经济逐步展现出了喜人的成果。

2018年,新疆林果种植面积是1845万亩,果品产量达769万吨,林果业产值达488亿元,林果产业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5%;内蒙古、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的肉苁蓉、枸杞、甘草等沙区特色产品均取得了不错收益,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成果有据可循,质疑的到底是什么?

在这么多有凭有据的成果之下,本文开头提到的那篇Nature新闻,显然对中国的治沙工程存在误会。

仔细研究质疑文章发现,该报道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① 作为理论依据的参考文献经不起推敲;

② 一刀切地将治沙方法归为植树造林(特指种树)。

在写到植树造林可能导致了中国干旱区域增加时所引用的文章[3](见下图),图中数据的确表明,从1997年到2009年,中国干旱区域面积在增加。但仔细看图后不难发现,增加的干旱区大多分布于青藏高原,而西北沙漠化面积确实减少了。

同时,这张图中最新的数据是2009年的模拟结果,如今十年已过,引用这篇参考文献并不合适。

2.jpg

上图为1997年全球干旱区域模拟图,下图是2009年的模拟结果。

图片来源:https://doi.org/

中国西北的治沙路,不仅仅是植树

1955年,为了确保包兰铁路沙漠段的畅通无阻,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正式建站,打响了防沙治沙的第一枪。

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在中科院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竺可桢先生的倡导下,中科院在西北地区设置了6个治沙综合试验站和20个治沙中心。

1977年,第一批治沙民兵赶赴西北大漠,标志着荒漠化治理的正式展开。

在治沙初期,由于治沙方式不当,使得结果并不理想,甚至曾出现过“沙进人退”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大面积、高密度地种植不适应当地环境的大型乔木所致。

在不断的努力探索后,一系列政令法规于1984年后相继颁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中国已掌握了较为完善的治理方法。

2002年中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中明确指出,治沙要 “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毋庸置疑,乔木等大型树种对水资源的消耗是必然的。所以有了人工混交林技术,有了藻—草—灌(—乔)技术。《退耕还林条例》中“因地制宜”这一词就已充分说明,治沙并不是一味地植树造林。

以藻—草—灌技术为例,生命力强悍的藻类可以加速土壤结皮,为草本植物提供稳定的土地。草本植物依赖于浅层水源且有着很强的固沙能力。但只种草也不行,因为一旦浅层水源消失就意味着草的枯死和沙化的继续,这时就需要灌木的保护。虽然灌木对深层地下水存在较大威胁,但适当地种植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且一旦形成绿洲,这一地区的水汽循环也会被加强。

如何在植物的耗水量、蒸腾量、沙漠地区的降雨量等等一些列参数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则是治沙人的重要课题。

2.jpg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经典治沙技术——草方格,其实源于一次偶然

1957年,包兰铁路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职工偶然在沙地上用麦草扎出了“人定胜天”、“中卫固沙林场”等字样。风暴过后,只有方形的字留了下来。受到启发的工作人员在多次试验后发现,1米×1米的草格子是最好的固沙方法,草方格技术就此成型。

简单来说,草方格就是将麦草一束束地铺成方格状,用铁锹从中间轧进沙中,麦草中部受力后,两端会自然竖立形成天然屏障,再将方格中心的沙土拨向四周草栅栏底部加固,最后在格子中间种上治沙植物。

在草方格的保护下,植物可以迅速扎根成活。以前,草方格沙障需要大量人工操作,但随着自动固沙车的出现,机械化治沙已经被提上了日程。

2.jpg

草方格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人民网、南海网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像中国这样大规模不间断的治沙工程实属世界首例。偏差在所难免,但这并不是我们停下脚步的理由。只有在不断探索中稳步前行,才能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路。

尽管中国的沙漠总面积十分庞大,治沙之路还有很长一段,但随着治沙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土地荒漠化问题一定会被解决。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

    100套“灵嗅P1-T”落地运城市,引领扬尘治
    100套“灵嗅P1-T”落地运城市,引领扬尘治

    概述 城市扬尘污染是大气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其管理因分布广泛、易于反复产生等因素而面临重大...

    新年去哪儿?潮流沉浸、有趣有料的老北市新
    新年去哪儿?潮流沉浸、有趣有料的老北市新

    作为国家AAAA级沉浸式旅游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沈阳老北...

    欧盟拟全面禁止PFAS,替代材料成焦点
    欧盟拟全面禁止PFAS,替代材料成焦点

    2023年2月7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公布了丹麦、德国、荷兰、挪威、瑞典五国共同提交的针对...

    报名亚洲第一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MBA,助你
    报名亚洲第一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MBA,助你

    2023《彭博商业周刊》最佳商学院MBA排名全新出炉!香港科技大学MBA项目被评为亚太区排名第一!获得...

    全民“减塑”防治“白色污染” 为“治塑”
    全民“减塑”防治“白色污染” 为“治塑”

    12月15日,2023“塑料污染治理”优秀实践案例及公益创意作品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在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返回栏目>>

    首页   |   

    Copyright © 2017-2019 广州能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317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