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陕西 • 正文

徜徉在大美西安的碧水蓝天之间

时间: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马昭 闫珅

“淡淡秦云薄似罗,灞桥杨柳拂烟波”。

初夏的西安城,南眺秦岭,终南巍然;北望渭河,碧波连川。一幅碧水青山壮美画卷跃然关中大地之上。  

近年来,发起大气治理这场攻坚战,西安克服了地理条件、气象条件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硬是凭着一股韧劲,跻身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较大的城市之列,排名全国第22位;开展全域治水大会战,西安更是将昔日一条条臭水沟变身为碧波潋滟的河湖景观,将水系统整治与水文化彰显相结合,八水绕长安的优美胜景逐渐显现,千万古城人民徜徉在大美西安的碧水蓝天之间,尽享“水气同治”带来的美好生活。

2.jpg

蓝天之下,绿色之中的西安越发显得漂亮。(记者 雷伟东 摄)

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画卷,近年来已不是古城人民的美好期盼,而是高楼大厦林立的现代化西安城的诗意背景。

4月22日,时隔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西安。记者留意到,总书记来的这天,西安的空气质量不错,为二级“良好”级别,PM2.5浓度仅为39。而这样的好天气,并非刚好被总书记赶上,而是渐渐成为西安的常态。

曾经的西安,望见南山并不容易。需雨后、需在最南边的长安境内。如今,只要你愿意,眼光穿过那楼群,悠然的南山就在那里,或清晰,或隐约。即便你被密密匝匝的楼群包围着,打开朋友圈,也能轻易见到南山。发布者来自西安的四面八方。

与五六年前相比,西安的变化是巨大的:2018年,西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首次进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20名,位列全省十个设区市第一名。2019年,西安全年优良天数225天,较2018年增加10天。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首次整体退出后20位,改善幅度位列第22名。全年优级天数达到了41天,较历史最好的2018年又增加了10天。

秋冬季期间,西安PM2.5平均浓度较上年度下降7.1%,连续两年超额完成汾渭平原秋冬季PM2.5考核指标。

与2013年相比,西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38%,其中SO2、CO、PM10、PM2.5浓度下降比例分别达到80%、61%、49%、46%,优良天数增加87天。

在2019年省考公众满意度调查中,西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度较2018年大幅提高15.3个百分点,排名在全市7个行业中列第2位,提升幅度排名第一……

今年西安优级蓝天再创纪录:5月7日这天,西安收获了今年第11个优级蓝天,创下了2013年执行新空气质量标准以来的最好成绩。可以说,2020年,与屡创纪录、屡获殊荣的2019年相比,潜力更大。

长长的成绩单是由枯燥的数据组成的,但细细读起来,如同一位操劳的妈妈在翻阅孩子优异的成绩表,嘴上不说,心里也是安慰的。

2.西安让我留恋的实在太多

“以前想家就是想这口吃的,离家再久,也无法改变这个‘陕西胃’,现在西安让我留恋的实在太多了!”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定居的西安姑娘倪金蔚,今年回西安过年,因为疫情一下子住了3个月,这是她离开西安20年来,头一次住这么久。这3个月也彻底改变了她儿时对西安的固有印象。

倪金蔚父母一直住在西郊,她上学的时候,西郊是工业区,也是西安空气污染最重的区域。“那时候的天总是灰蒙蒙的,家里的窗子也很少开,开了窗桌椅就蒙一层灰。这也是我大学毕业选择在上海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说起当初带着“陕西胃”离开家,倪金蔚多少有些无奈。

平时回来也就是三五天,这次一住3个月,让倪金蔚彻底改变了对西安的印象。“父母搬了新家,但还是在西郊。让我没想到的是,每天早上是被鸟儿叫醒的,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鸟儿在小区安家,每天叫我们起床。有时甚至恍惚,以为回到了上海,但是身旁明明是热烘烘的暖气片,锅里是妈妈做的臊子面,这才断定并肯定,这里真的是西安,一个全新的西安!”

倪金蔚说,疫情期间,她时常借着出门买菜的一小会儿时间,到家门口的小公园溜溜,就是想多享受一会儿有点刺眼的阳光,多看一眼湛蓝的天空。“这是我儿时在西安的冬天不曾享受过的!”

3.紧急管控一冬天“拉”走1200多车污染物

在许多个倪金蔚眼里,西安的变化是巨大而突然的。然而,老西安人都知道,西安空气质量的改善历经了长久的蜕变。

为了消除百姓的“心肺之患”,从2013年初,西安在全国率先提出“治污减霾”; 2017年,将“治污减霾”提升为“铁腕治霾”,成立了西安市铁腕治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领导制。

2018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西安市“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2019年,市政府印发《西安市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2019年实施方案》,将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

202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成立“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

“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这场蓝天保卫战中,西安的“牛鼻子”就是治霾。一旦治住了秋冬季的霾,西安的蓝天保卫战可谓胜利了大半。为此,西安更是使出了铁腕。

2019-2020年秋冬季(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国家下达西安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天。

截至3月31日,西安PM2.5平均浓度为7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8.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20天,较上年同期减少7天。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西安制定了《西安市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市政府召开全市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大会,全面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并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调度会,集中破解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难点事项。

为了严格管控秋冬季的各项污染,西安在应急预案修订中增加了紧急管控措施的内容,即当预测到未来大气扩散条件转差、空气污染程度持续加重时,提前5-7天向相关成员单位发布紧急管控指令,对全市除抢修抢险外的建设、出土、拆迁等施工单位及建筑垃圾消纳场等易产生扬尘的场所停止涉土作业,要求燃煤、水泥等企业在实施超低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一定量的污染物排放。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在重污染天气发生前,通过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真正起到降低污染强度或缓解污染物累积程度的目的,这也是西安去年在应对重污染天气上的最大创新举措。

据市“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测算,去年西安在应对6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期间,通过提前实施管控,及时发布预警,严格落实减排等措施,冬季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上年同期减少7天,减排颗粒物11577吨、二氧化硫68吨、氮氧化物521吨、VOCs57吨。

可能多数市民对这么多吨来无影、去无踪的污染物没啥概念,记者粗粗换算一下就好理解了:如果将这6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产生的污染物用载重10吨的卡车来拉,足足得拉1200多车。如果把这些卡车在长安路上一字摆开,从电视塔到钟楼,首尾相连也排不下。这仅仅是西安应对冬季6次重污染天气的措施之一,还没算其他管控措施。

3.jpg

美丽的樊川公园里,游人络绎不绝。 (首席记者 李明 摄)

4.利剑再出鞘只为护你我“绿色穹庐”

穹庐之下,绿意盎然。古城之间,天蓝云淡。

今年,西安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要求,调整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深化、细化、打出一套“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增绿” 组合拳,着力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西安,打好蓝天保卫战。

目前,西安“智慧环保”综合监控指挥平台已建成投运,这是西北最大、全国领先的“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中心集“实时监测+精准溯源+预警预测+科学指挥+网格管理+全民参与”于一体,是西安倾力打造的未来环境管理“指挥中心”。已初步形成了“建设、管理、使用、查询、考核、运维”六大板块为主体的环保物联网在线动态监控(监测)监管体系,有助于实现对大气污染的精准治理和靶向管控,有助于实现“点对点”“端到端”的高效智能指挥决策。

同时,出租车走航监测系统将持续发力,利用手机APP即可对全市2300余条路段PM10、PM2.5浓度进行实时查询,每天对颗粒物浓度最低的20条路段和最高的20条路段予以通报和调度,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

今年,西安还将大力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全年淘汰营运柴油载货车4.7万辆,老旧燃气车1万辆;城市建成区新增加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汽车,比例不低于80%。

5.水气同治下出一盘以水为脉的好棋

在全力治霾的同时,西安治水的脚步也从未停歇。

水是城市的血脉,自古以来人们就逐水而居,滨水筑城。“八水绕长安”,悠悠碧水,成就十三代王朝的皇都雄城。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西安全域治水战略的推行,下出了一盘以水为脉、沿水植绿、水滞为湖、环湖造景的绿色棋局,打造出一条条绿色的城市风景线。

城旺水先旺,城兴水先丰。

3月1日,西安市印发《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按照“治、用、保、引、管”的总体思路,统筹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通过全域治理,将形成“堤固、岸绿、水清、洪畅、景美、管理长效”的水系治理新格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渭河西安段,一边沿河道休闲健身一边看鸟儿纷飞,成了市民在渭河边的一大乐趣。“从过去没有一只鸟到现在水鸟成群,渭河生态环境的改善肉眼可见。”市民郭先生说。

在新的时期,全域治水渭河(西安段)三年保护治理方案将按照“一条水脉、五段绿带、五类分区、多个节点”的总体布局,规划重点保护治理项目25个,其中,实施污水治理6项,堤防治理4项、护堤林建设1项、水生态修复14项,实现水生态治理、水文化建设同自然原生态之间的有机融合,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沣河两岸也迎来了巨大变化。

5月14日,沣河入渭口。这里水波荡漾,水草丰茂,远处黄色的小菊花在阳光下金灿灿连成一片,白鹭在水面上翩翩起舞,仿佛从未被人打扰过,野趣盎然。

在沣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的第四区段——风雅杨林,这里沿河水岸种植观赏草恢复自然原貌,河水潺潺,布谷鸟在杨树枝头跳跃鸣叫,既可以在观水台一眺,也可以和恋人相拥在林下曲径通幽的木栈道上,穿行在花草树木之间。

沣河综合治理时,水系统整治与水文化彰显相结合,构建全线贯通的沣河绿道,形成“生态文化”和“运动畅游”有机融合,其中文化漫步道循沣河沿线文化资源景点,串联灵感寺遗址、五楼遗址等历史遗存,形成宜行宜游的生态文化慢道体系。同时,在沣河沿线的景观塑造中融入沣河文化的历史印记,体现周汉文化和大禹文化等特征,将沣河打造成为独具西安风味、历史韵味、时代品味的关中灵动水文化风景绿道。

在长安,昔日臭水沟变身为波光水面,全域治水让区内的氵皂河、潏河水生态大变样,看秦岭起伏,赏潋滟水面,周边环境充满了新活力。

在全域治水过程中,坚持河园共治理念,在潏河11公里城区段,规划建设7处生态修复工程,打造7处节点公园。目前,古乐公园、樊川公园、长安公园已建成开放,杜牧公园、韦曲公园、居安公园、香积公园计划2021年底建成开放。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一道靓丽的绿色绸带、休闲廊道。

碧水保卫战,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幸福感倍增。

4.jpg

碧波荡漾的昆明池景区(资料图片) 

6.全域治水“只留精品,不留遗憾”

全域治水工作启动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规划完成的107个治水项目,已开工78个,开工率达到73%;29个未开工项目,正在加快办理前期手续,计划在6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部分区县还自加压力,将明后年的33个项目提前开工。

截至目前,全域治水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47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26.62%。沣河文教园段、潏河樊川湖段、新河新渭沙湿地等6个治水项目已经全面完工。

生态治理作为近期全域治水工作的亮点,成效初显。

氵皂河通过四库联调引水进城,建成长安中央公园,形成了南北3公里的生态“绿轴”;潏河通过系统施策、综合治理,打造形成东西横贯长安城区,集自然河道、山地风景和水景景观于一体的2640亩城市“绿肺”;依托“关中八惠”之一沣惠渠而建的沣惠绿道“五一”正式开园……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而且拓展了区域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品质,成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西安”的点睛之笔。

接下来的每一天,西安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紧抓治水施工黄金期,确保107个治水项目全部如期开工、按时完成。

“只留精品,不留遗憾”,以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外观质量等为重点,严把工程质量控制关,努力将每项治水工程都打造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考验的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同时,严格督导考核,建立“月通报、季观摩、年考核”制度,以项目开工率、竣工验收率和工程进度、建设质量、治理成效等为重点,加强对治水成效的督导考核,以考核倒逼治水任务全面落实。

随着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的不断深入,西安渐渐展露出眉清目秀的娇美新颜。2020年,西安生态环境治理的步伐更加坚定,并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西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

    100套“灵嗅P1-T”落地运城市,引领扬尘治
    100套“灵嗅P1-T”落地运城市,引领扬尘治

    概述 城市扬尘污染是大气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其管理因分布广泛、易于反复产生等因素而面临重大...

    新年去哪儿?潮流沉浸、有趣有料的老北市新
    新年去哪儿?潮流沉浸、有趣有料的老北市新

    作为国家AAAA级沉浸式旅游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沈阳老北...

    欧盟拟全面禁止PFAS,替代材料成焦点
    欧盟拟全面禁止PFAS,替代材料成焦点

    2023年2月7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公布了丹麦、德国、荷兰、挪威、瑞典五国共同提交的针对...

    报名亚洲第一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MBA,助你
    报名亚洲第一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MBA,助你

    2023《彭博商业周刊》最佳商学院MBA排名全新出炉!香港科技大学MBA项目被评为亚太区排名第一!获得...

    全民“减塑”防治“白色污染” 为“治塑”
    全民“减塑”防治“白色污染” 为“治塑”

    12月15日,2023“塑料污染治理”优秀实践案例及公益创意作品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在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返回栏目>>

    首页   |   

    Copyright © 2017-2019 广州能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317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