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流域治理 • 正文

岷江上游森林植被恢复、生态功能提升,专家指出:要用自然界自己的方法保护自然

时间: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马爱平

1.jpg

岷江上游森林与水自然景观 受访者供图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

在生态学专家眼里,“自然”有着另一个概念:生态系统。他们乐于研究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和规律,为自然代言。

“尊重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科学的认识自然,顺应其内在的运行规律,用自然界自己的方法保护自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森林生态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刘世荣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指出,森林调节水的作用受林冠层和林内灌草层截持、林地枯枝落叶层和苔藓层拦蓄,以及森林土壤层含蓄所构成的一个综合复杂过程影响,90%以上取决于森林长期演替形成的复杂土壤结构。

森林涵养水源离不开土壤

森林被称为“绿色水库”。既没有拦水堤坝,也没有水闸开关的森林,如何实现对水的时空调节,一直是森林生态学家们想探索的奥秘。

“森林的水文作用总体来说是好的,但要看具体条件,不能绝对化一般概念。我们采用多尺度观测和跨尺度分布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现岷江冷杉是岷江上游的主要建群树种,其树体生物量大、叶面积指数高、蒸腾作用小等特性使得岷江冷杉林对水的含蓄作用效果突出,尤其是岷江冷杉的原始林对水源的涵养作用更为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岷江冷杉原始林长期自然演替,形成了发达的海绵状苔藓层和枯枝落叶层,以及具有非毛管孔隙度大、密度高、渗透性强的土壤团粒结构,有利于非重力水的垂直渗透。”刘世荣说。

数据显示,岷江冷杉原始林苔藓层和枯枝落叶层的蓄水量每公顷分别高达126.36吨和223.85吨。

“不同的森林类型涵养水源的作用大小不一,不同的树种对水分的利用规律大同小异,森林土壤让森林成为真正的‘绿色水库’。”刘世荣说。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岷江实践

受海拔、地势、光热等因素影响,岷江上游的植被覆盖类型呈现出高山草甸、亚高山暗针叶林,中下部常绿阔叶林以及林下经济作物、平原发展农田经济的区域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在岷江流域水分循环过程的长期观测研究中,研究团队意外得到一个重要发现,水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循环利用的这个系统,恰好诠释了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自然生态系统理念。

“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对降水具有低蒸散、高渗透的作用,但从草甸土壤中渗透出来形成的径流水顺势流入亚高山区域的云杉针叶林,给该区域的森林土壤提供了水源补给;更重要的是,亚高山暗针叶林自身蒸发的水分90%又以雨雾水的形式回降到了高山草甸,滋润了草甸植被。”刘世荣说。

与此同时,从亚高山森林中缓缓流出的水形成的径流可以为山下的林下经济、平原的农田灌溉、畜禽养殖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供给,为人类饮水和从事各类生产活动提供了保障。这一现象不仅很好诠释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更为人类系统认识自然、研究自然提供了现实案例。

不要试图轻易“改变自然”

“1998年的特大洪水给人类过度采伐森林上了一堂自然警示课,大规模集中连片种植的人工纯林背后潜藏的外来物种入侵、病虫害暴发、生态系统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增温、降水格局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等也正加速影响着森林的更新和生态系统功能。”刘世荣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为了科学评估人类干扰采伐、生态恢复和气候变化对森林水分调节功能的影响,刘世荣指出,在岷江上游地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中,应首先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林植被,包括原始暗针叶林、天然灌丛、草地和高山草甸等;植被建设要以天然更新和自然生态恢复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不应一味强调大规模营造人工林,特别是人工针叶纯林。大面积的人工植被覆盖会加重区域生态用水从而降低流域产水量,减少下游可利用的水资源。随着气候变暖,冰川消退和降雪减少,岷江流域面临基流补给减少的威胁,可能引发岷江流域的水生态安全问题。研究结果为成都平原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水安全提出了预警。

刘世荣说,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0年多以来,岷江上游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38%上升到2017年的43%;森林水源涵养能力预期可以由21.88亿吨提升至26.52亿吨;衡量旱涝灾害发生的重要指标洪枯比在岷江杂谷脑流域的监测数据由1982年的11.5下降到2006年的7.1,紫坪铺的洪枯比由1983年的10.3下降到了2016年的4.95。这足以说明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为岷江上游的水源生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岷江上游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应充分利用残留的保留木或老龄林片段促进川西亚高山退化天然次生林加速恢复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在前期大面积栽植人工林的基础上,通过开林窗、带状疏伐等模拟自然干扰的方式,逐渐恢复以岷江冷杉为建群种的原始林,以更好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服务功能,保障水资源和生态安全。这是自然界委托我们科研人员向人类传达的‘自然语言’。”刘世荣说。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

    100套“灵嗅P1-T”落地运城市,引领扬尘治
    100套“灵嗅P1-T”落地运城市,引领扬尘治

    概述 城市扬尘污染是大气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其管理因分布广泛、易于反复产生等因素而面临重大...

    新年去哪儿?潮流沉浸、有趣有料的老北市新
    新年去哪儿?潮流沉浸、有趣有料的老北市新

    作为国家AAAA级沉浸式旅游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沈阳老北...

    欧盟拟全面禁止PFAS,替代材料成焦点
    欧盟拟全面禁止PFAS,替代材料成焦点

    2023年2月7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公布了丹麦、德国、荷兰、挪威、瑞典五国共同提交的针对...

    报名亚洲第一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MBA,助你
    报名亚洲第一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MBA,助你

    2023《彭博商业周刊》最佳商学院MBA排名全新出炉!香港科技大学MBA项目被评为亚太区排名第一!获得...

    全民“减塑”防治“白色污染” 为“治塑”
    全民“减塑”防治“白色污染” 为“治塑”

    12月15日,2023“塑料污染治理”优秀实践案例及公益创意作品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在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返回栏目>>

    首页   |   

    Copyright © 2017-2019 广州能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317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