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国际资讯 • 正文

聚焦COVID-19:如何实现“更美好的重建”

时间:  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作者:

2019冠状病毒病爆发之前的世界现在看来似乎是很吸引人的。当前我们面对疾病蔓延、大规模失业、保持社交距离的现状,回归疫情前的常态听起来似乎是令人期盼的。但是,我们应当记住那个“常态”曾经是什么样的。

1.jpg

那个“常态”是:我们使用的能源,85%都来自化石燃料,每年有7百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那个“常态”是: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逐步升高3.5摄氏度,岛屿国家将面临消失的危险。

那个“常态”是:每8个物种中就有1个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被挤压到越来越小的空间,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猖獗。

是那个“常态”间接地导致了这场冠状病毒疫情。

我们也不要忘记,2019冠状病毒病给公共卫生、就业和经济带来的影响,其实这仅仅是我们当初曾经预计到的气候变化导致后果的一种急性症状,这样的状况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多次。如果我们不是追求重建一个“更好的常态”,那么我们就只是在处理“病症”,而不是对症下药根治疾病(译注:换句话说就是“治标不治本”)。因此,我们必须更美好地重建。

许多国家政府已经在准备经济刺激计划和救助计划以支持疫情后的复苏。预计将有上万亿美元注入亚太地区的经济。这些刺激计划应当帮助我们努力实现一个更好的常态——一个更加绿色、更加公平的常态。如何实现呢?最近对53个国家230名经济学家的一项调查显示,绿色气候友好型经济刺激措施是重振经济的最佳选择,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都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即使在疫情前,联合国有关报告的数据显示,气候行动到2030年能够撬动26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创造超过65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使70万人免于因空气污染而缩短寿命。各国政府在制定绿色、公平的经济刺激措施时不会缺少可选择的方案:比如他们可以选择支持建筑行业建造一些高能效、零耗能的建筑,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投资也可以很快进入实施。 

2.jpg

大规模投资于公路这样的基础设施也很吸引人,但其实资金可以投向改善后的更加绿色的公共交通系统,以服务到更多人群。更大承载能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减少路面交通,从而降低空气污染并减少碳排放。疫情期间的隔离和封闭措施也显示了我们可以依赖信息技术来分散企业的运营,这样也减少了通勤和出差时间,相应降低了碳排放。各国政府现在应当考虑对那些投资于用信息技术解决运营方案的企业给予奖励。 

很多行业都在寻求政府的救助和纾困方案以尽快恢复。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政府应对此附加一些条件,要求企业朝着气候中和的方向努力。比如,应当要求收到政府支持的航空公司做出更多的承诺,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减少排放,这也是航空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障数百万人就业所必须的。有一些政府已经率先做出的榜样,要求航空业设置能源效率目标、由铁路运输代替短途航班,在此基础之上为行业提供支持。 

对汽车行业的救助纾困计划可以将投资转向电动汽车、电池生产以及高效技术,而不应该救助化石燃料产业。亚洲发展中国家占全球化石燃料补贴的近三分之一。在疫情后的重建阶段是终止这类补贴的最好时机,并确保煤炭行业不再获得新的投资。政府可以把那些投资转向支持公共卫生、可再生能源这样的领域,这也就回答了政府刺激计划所需的资金来自于哪里这样一个问题。

纵观亚太地区,各国政府的财力不可能满足经济恢复所需的这样规模的资金体量。这就需要将现有的资源重点用于能够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政策上。这也表明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当前这个时机,对碳排放征收费用、改革农业和化石能源补贴都将取得良好成效,因为现在原油价格正处于低位,此时取消补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将会相对较小。类似于“节能补助计划”(feebates)-- --政府对高碳排放汽车收较高的费用而对低碳排放车返还一部分费用----的刺激措施,能够推动更加绿色的交通发展、提高能源效率,也为政府增加税收提供了更多选择。

绿色债券也可以成为提高能效项目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融资来源。在亚太地区,除了中国、日本和韩国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鲜有绿色债券发行。现在我们应当利用这个已被证实有效的金融理念,来支持疫情后可持续的、恢复力强的复苏。

2019冠状病毒病是自然传递给我们的一个讯息。持续的气候危机也是来自自然的讯息。“常态”是不可行的,我们必须更好地重建。

3.jpg

作者

阿尔米达•萨尔西娅•阿里沙赫巴纳

联合国副秘书长、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

英格·安德森

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

(编辑:逍遥客)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国际环保在线”的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huanbao-world.com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

    100套“灵嗅P1-T”落地运城市,引领扬尘治
    100套“灵嗅P1-T”落地运城市,引领扬尘治

    概述 城市扬尘污染是大气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其管理因分布广泛、易于反复产生等因素而面临重大...

    新年去哪儿?潮流沉浸、有趣有料的老北市新
    新年去哪儿?潮流沉浸、有趣有料的老北市新

    作为国家AAAA级沉浸式旅游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沈阳老北...

    欧盟拟全面禁止PFAS,替代材料成焦点
    欧盟拟全面禁止PFAS,替代材料成焦点

    2023年2月7日,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公布了丹麦、德国、荷兰、挪威、瑞典五国共同提交的针对...

    报名亚洲第一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MBA,助你
    报名亚洲第一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MBA,助你

    2023《彭博商业周刊》最佳商学院MBA排名全新出炉!香港科技大学MBA项目被评为亚太区排名第一!获得...

    全民“减塑”防治“白色污染” 为“治塑”
    全民“减塑”防治“白色污染” 为“治塑”

    12月15日,2023“塑料污染治理”优秀实践案例及公益创意作品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在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返回栏目>>

    首页   |   

    Copyright © 2017-2019 广州能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31769号